走进MILE米乐
NEWSMILE米乐体外ADME研究:药物Ⅱ相代谢稳定性试验
来源:祝欣程 日期:2025-03-16关键词:微粒体、Ⅱ相代谢;肝细胞;UDPGA;UGT;药物代谢;Ⅰ相代谢
药物代谢研究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药物制剂研发的成功与否,并且与研发的速度和质量密切相关。由于肝脏是主要的药物代谢场所,体外代谢模型普遍基于肝脏。目前,主要的体外代谢方法包括:肝微粒体温孵法、重组P450酶温孵法、肝细胞温孵法、肝脏离体灌流法和肝切片法。其中,肝微粒体和肝细胞温孵法因其制备简单、代谢迅速、重现性好且易于大规模操作,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酶抑制及体外清除等相关研究。
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导致其结构的转变,也称为药物的生物转化。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通过Ⅰ相代谢和Ⅱ相代谢反应对药物进行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在Ⅱ相代谢中,结合反应是指Ⅰ相代谢产物或原药与内源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等)结合,使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并增加其极性,以便更容易排出体外。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Ⅱ相代谢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反应,通常由UGT(尿苷酸转移酶)介导。UGT家族是人体内第二大药物代谢酶,催化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可显著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药动学过程,同时与多种临床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体外代谢模型在研究药物的Ⅱ相代谢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微粒体是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膜囊泡结构,包含内质网膜和核糖体等基本成分。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由肝微粒体和氧化还原型辅酶,共同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推荐的孵育体系为200µL,其中包括磷酸缓冲液(0.1M PBS),NADPH再生系统及UGT孵育系统。反应在37°C水浴中进行,涉及药物的稳定性和清除率测定。
原代肝细胞是常用的Ⅱ相代谢稳定性研究模型,因其保持了完整的细胞特性及生理水平的代谢活性。原代肝细胞包含膜结合酶及胞质酯酶,能够体现肝脏的代谢途径,因此在药物相互作用、代谢及毒性研究中受到青睐。使用特定批次的原代肝细胞进行孵育实验,可得出药物的半衰期及清除率,这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作为体外生物试剂研究的领导者,MILE米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肝微粒体和肝S9,配合相应研究所需的试剂,并通过严格的质控确保产品质量。我们的产品涵盖多种生物种类,涉及肝、肠、肾等不同来源的微粒体,旨在满足不同行业对药物代谢研究的需求。
总结而言,Ⅱ相代谢稳定性研究在药物研发中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评估代谢途径、预测药物清除率、优化药物设计,并确保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因此,选择合适的产品及体外孵育系统对于相关研究至关重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进行咨询,请拨打400-127-6686与我们联系。MILE米乐期待为您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7091241518
总部地址:香港中原区冷街道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