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
在细菌的生物医疗研究中,芽胞因其厚重且致密的细胞壁,显示出较低的透性和较难着色的特性。通过一般的染色方法,往往只能实现菌体显色,而芽胞则保持无色透明。芽孢染色法正是基于这一特性而设计,旨在利用芽胞难以染色并且染色后不易脱色的特点。所有芽孢染色方法的核心原则在于:除了使用强染色能力的染料外,还需加热以促进芽胞的着色。在染色过程中,菌体会同时被染色,经过水洗后,芽胞的颜色难以流失,而菌体则会脱色。最后,使用对比强烈的染料对菌体进行复染,使得菌体和芽胞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而突显芽胞,便于观察。

实验器材
1. 活材料:培养36小时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 染色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3. 器材:小试管(75mm×10mm)、烧杯(300mL)、滴管、玻片搁架、接种环、擦镜纸、镊子及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
1.
MILE米乐改良的Schaeffer与Fulton染色法:
(1)制备菌液:在小试管中加1-2滴无菌水,用接种环从斜面挑取2-3环的菌体,充分打匀,形成浓稠的菌液。
(2)加染色液:向小试管中加入2-3滴5%孔雀绿水溶液,用接种环搅拌混合。
(3)加热:将试管浸入沸水浴中,加热15-20分钟。
(4)涂片:用接种环取数环菌液于洁净载玻片上,制成涂面,晾干。
(5)固定:将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中经过3次处理。
(6)脱色:用水冲洗至流出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7)复染:加蕃红水溶液染色5分钟,倾去染色液,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8)镜检:经历低倍、高倍,再用油镜观察。
结果显示,芽胞呈绿色,而芽胞囊和菌体则为红色。
2. Schaeffer与Fulton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方法制备待检细菌涂片。
(2)晾干固定:涂片晾干后,经过酒精灯火焰处理2-3次。
(3)染色流程:
① 加染色液:在涂片上加入5%孔雀绿水溶液,确保染料铺满涂片。将涂片置于铜板上,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直到染液冒蒸汽开始计时,维持15-20分钟,加热过程中及时补充染色液,确保样本不干涸,且避免加热温度过高。
② 水洗:待玻片冷却后,用水轻轻冲洗,直至流出水无染色液。
③ 复染:用蕃红液染色5分钟。
(4)水洗、晾干或吸干。
(5)镜检:从低倍跳到高倍,最后使用油镜观察芽胞与菌体的形态。
结果同样显示,芽胞为绿色,菌体则为红色。
注意事项
1. 用于芽胞染色的菌种应控制在适当的菌龄。
2. 改良染色法在节约染料、简化操作和提高标本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涂片法,建议优先选用。
3. 在实施改良法时,为确保优质涂片,需首先准备浓稠的菌液,取出染色菌液时应先充分搅拌,避免菌体沉淀底部,以免涂片时菌体数量不足。